企查查信息显示,杭州乒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对上海夺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夺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起诉案号为(2025)浙 0108 民初 5183 号,案由为“商业诋毁纠纷”,开庭时间为 9 月 19 日下午两点半。
也就是四天后,本周五。
两家企业都属于跨境支付领域,各自都握有一张支付牌照,杭州乒乓(即pingpong)的支付牌照主体为浙江信航支付,上海夺汇(也就是XTransfer)的支付牌照主体为上海安信汇。
支付领域的同业竞争在所难免,背后嘀嘀咕咕那更是家常便饭,但打官司起诉对手诋毁的并不多见。要知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很难有胜诉的希望,徒增诉累。从这一点来看,原告方应该是掌握了值得摆上法庭的材料。
支付产业网问了一下AI关于商业诋毁纠纷的常见起因,deepseek回答说:
商业诋毁纠纷通常源于竞争对手之间为了争夺市场、客户或资源而采取的不当手段。根据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常见案例,这类矛盾可能包括:
发布不实信息:一方可能通过官方公告、社交媒体、行业会议或暗示性言论,散布关于另一方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这可能涉及贬低对方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技术安全性、合规状况或服务质量。
误导性对比或测评:在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出现片面的、不客观的产品或服务对比,通过夸大自身优势或竞争对手的弱点来误导客户。
利用负面事件大做文章:如果一方近期遭遇过负面事件(例如行政处罚),竞争对手可能会对其进行夸大或扭曲的传播,试图加剧其负面影响并抢夺其客户。
挖角客户与人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双方可能在争夺客户和核心人才方面存在直接冲突,有时可能伴随不当的游说手段。
deepseek还附带分析了商业诋毁可能的法律后果,如果法院认定构成商业诋毁,侵权方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合理的维权费用等)。
行政责任:市场监管管理部门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处以罚款。根据2025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罚款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至500万元。
刑事责任:如果诋毁行为情节严重,构成了犯罪,例如“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行为人可能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支付产业网在公开信息中,目前未能直接检索到上海夺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被告的商业诋毁纠纷案例。
不过,上海夺汇曾在2020年作为原告,涉及一起与叶某某的名誉权纠纷案。该案中,被告叶某某在其文章和帖子中,对夺汇公司(XTransfer)的跨境支付产品(XT产品)进行了横向比较和评论,发表了诸如“XT适合非洲市场私人汇款和敏感国家”、“发达国家不适合”、“XT的定制是落后政策收款”等言论。
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时审理认为,尽管被告文章“表面系产品服务性能对比类型文章,且内容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其根本意图是推荐潜在用户使用其自身关联产品或服务,具有明显的广告倾向和商业目的。由于被告与夺汇公司存在商业竞争关系,其在评述竞争对手产品时负有更高注意义务。法院认定其发表的上述“带有明显倾向性、定论性的评述”,“引导潜在用户对尚无定论的问题产生确定性结论,有违客观中立立场,存在明显的主观恶意”,构成对夺汇公司名誉权的侵害。
该案最终判决被告停止侵害、删除文章、赔礼道歉并赔偿夺汇公司合理费用。此案例表明夺汇公司对其商誉和产品声誉较为重视,并会在认为遭受不当贬损时采取法律行动。
至于本案中的商业诋毁是否成立,一切只能等待本周五开庭之后的法院判决了。支付产业网将一直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