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央行向支付宝等27家公司颁发支付牌照,这27家企业也就成了首批支付机构。
能成为首批支付机构,那可谓是风光无限,每家都可算是大有来头,没有些资历是站不到这个队伍里来的。
在支付领域早有知名度的联动优势、首信易都没能拔得头筹,在第二三批才申请到支付牌照。可见首批支付机构在当时是什么样的分量。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支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不是天翻地覆,但也足够让人感受到这变化之“巨”。
这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发布已经快两年了,《实施细则》也已满一周年了,首批支付机构里仍还有一些家未完成注册资本和企业名称上的合规要求。
这27家中,只有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名字还没改,名称没带“支付”字样。
这两家注册资金也未达标,迅付还缺2000万,付费通还缺1个多亿。付费通是拼多多在实际控制,应该是不差钱,而迅付的衰落是肉眼可见的。
迅付也叫环迅支付,拿牌时的业务范围更大,不仅是全国的收单牌照,还有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
然好景不长,在2016年第一次续展的时候被砍成了只剩5个省的范围,但网络支付牌照还在。在2021年第二次续展时,网络支付牌照也被砍掉了,只剩下5省收单。
不仅如此,迅付也有巨额罚单,发生在2019年,总金额将近6000万,百万级的也有好几笔。
除了这两家外,注册资金不够的还有开联通、汇付、东方支付、快付通、银盛支付、新生支付。
开联通已经有多次报道了,现在是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去年的员工数已经清零,今年4月份工商局已经联系不到该公司了。法院已经多次对法人代表黄浩玮发出了限制高消费令。
新生支付从2018年开始就一直在转让股权,去年底还在和一些买家在商洽,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有实质变动。
汇付和东方支付差8000万,快付通差1个亿,银盛支付差1.6个亿,这可都是要实缴且不能马上抽走的。作为首批机构的他们为何迟迟还没行动起来早日合规呢?
其实,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这首批支付牌照还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月就失效了,在失效前必须完成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