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可以发送分享哦!

找更多的资料吗?点我立即搜索!!
查看: 99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高手新手都来谈谈,移动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双轨迷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7:3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贝壳
本帖最后由 nbzzyhyx 于 2012-2-8 17:34 编辑

原银联首席研究员、现任国泰君安首席研究员林采宜指出,当前移动支付属于微利行业,商业模式并不成熟。各方参与者更多是希望通过移动支付模式触达并锁定最终用户,通过其派生的其他增值服务模式盈利。

为了能笼住用户和占领未来的市场空间,尽管眼前微利甚或无利,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仍各不相让。

请问:在这个市场初期,2大巨头谁更有胜算呢,会不会出现各占半壁的局面,还是谁来一统天下呢。或者说这个行业本身还需要政府的明确方向,才可能有大的机会出现。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首先说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确认最后到底谁是赢家,但有一定可以完全肯定,就是这两个爷爷是谁也不服谁,无法成为伙伴,一个是代表着传统银行方面的利益;另外一个是代表着新兴运营商的利益。我个人的问题,目前银联采用的应对之道是为了应对而应对,他没有真实属于自己的用户,不像运营商那样,所以太采用了号召一堆商家联合制定标准,然后在向社会推行。而这里的问题是,本来厂家和银行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在利益面前,他们现在的合作 ...
2楼
发表于 2012-2-8 17:30:0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说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确认最后到底谁是赢家,但有一定可以完全肯定,就是这两个爷爷是谁也不服谁,无法成为伙伴,一个是代表着传统银行方面的利益;另外一个是代表着新兴运营商的利益。我个人的问题,目前银联采用的应对之道是为了应对而应对,他没有真实属于自己的用户,不像运营商那样,所以太采用了号召一堆商家联合制定标准,然后在向社会推行。而这里的问题是,本来厂家和银行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在利益面前,他们现在的合作只是一时之际,所以在真正面对市场的时候会比较困难,也容易被瓦解。如果这样来看,移动就好很对,他们相对自成体系,便于管理和产品推广。如果在采用一些办法拉拢部分银行,那么他们成功会更容易一些。

点评

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12-2-9 10:04

评分

参与人数 1贝壳 +2 收起 理由
刚子 + 2 好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楼
发表于 2012-2-8 20:18:52 | 只看该作者
1、先说盈利问题:
移动支付,实质是发卡与收单业务的一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是沉积资金和手续费收入,将来将是一种人人都离不开的一种支付方式。
香港的八达通、台北的优友卡,都是很成功,不存在微利的问题。
2、标准之争:
移动还是银联,一个是原创,一个是泊来品。
个有利弊,就看政府的决心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贝壳 +2 收起 理由
刚子 + 2 好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楼
发表于 2012-2-20 10: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最棒的小乔 的帖子

还是很有道理的。先说用户:银联互联网支付占据第三方支付10%的份额,能否转化为NFC移动支付的用户?银联和银行推行的NFC-SD卡模式,账户是银联的吗?毕竟如果是银联的,可以绑定多家银行的卡?不知道银行是什么想法?   再说运营商:是否银行更倾向于与银联合作呢?运营商的野心很大,能给银行什么利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11 14: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地下宫殿 的帖子

个人看法:
(1)互联网支付的用户肯定不能直接转化为NFC的移动支付用户,因为NFC移动支付是需要硬件支持的,而互联网支付没有这类的限制。
(2)NFC-SD模式,账户仍然是银行的,钱也仍然是在银行里存着,只是在电子现金账户中有一部分钱用于小额近场支付,而此类的钱仍然在银行,银联提供的是标准与转接。
(3)后面的两个问题,刚刚入道,回答不上来,期待高人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贝壳 +2 收起 理由
刚子 + 2 好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11 14:21: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公司既有互联网支付,也有手机钱包,我们的这两个业务就可以完成对接,第三方和移动合作应该是可以,不知我说的对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11 22:0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nbzzyhyx 的帖子

1. 运营商的如狼似虎是可以理解的,作用庞大用户量,天天都在盘算如何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如何能占领未来的市场。 ——移动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条短信才几毛钱? 一笔支付的手续费能轻松比它高好几倍。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将来丰厚的收益模式正是运营商趋之如骛的地方。
2. 银联系的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银联没有直接用户,这一切包括进场支付的基础设施都要他来建设,压力巨大而且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银行的用户虽然庞大,但他们沉迷在差额利率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收益中,因此,这么多年他们天生对市场新业务不会如狼似虎地进攻,否则马云的支付宝和大大小小的第三方支付岂有生存空间?恐怕一出生就被各大银行给干挺了。
3. 近场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超出运营实体的层面,而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看看欧阳为民给出的数据,我国每年处理各种现钞、零钱的运营成本,就已经占到了GDP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对于国家层面,加快建设近场支付业务设施、加快引导消费者使用电子化的现金模式,对国家有利。
4. 对银行来说,移动支付目前更多的还是噱头,更多的是提升他们新发银行卡的活跃度,银行的战略重心估计还没完全转向移动支付呢,目前也都是少量的业务试点,电子银行部虽然对此比较感兴趣,但是往往受制于“业务渠道”有限定位,所以也没起啥大风浪

评分

参与人数 1贝壳 +3 收起 理由
刚子 + 3 好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8 09:4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支付产业网   |   京ICP备17067647号-3   |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