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可以发送分享哦!

找更多的资料吗?点我立即搜索!!
楼主: 小武哥eri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移动支付标准应采用2.4G还是13.56M?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2-10-19 09:4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流 于 2012-10-19 09:52 编辑

我国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兼容,虽然希望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定自己的标准。但现在是地球村了,很多业务的开展,尤其像移动通信行业,主要要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对接和兼容。否则这中间会造成很大的代价。
比如国内的CDMA制式的手机,很多人在国内有这种手机,但一旦他出国来了,他的手机在很多国家就用不了,为什么?因为人家采用的GSM。
再比如,我们国家原来制定了自己的银行卡的规范,但这个规范不兼容,后面就又得自己去改进自己的规范(PBOC2.0),以进一步与EMV的规范尽可能兼容,但即使这样,PBOC2.0 还是不能完全兼容EMV的规范,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你不得不再次去修改,或者在进行系统对接时,加上很多的转接接口,无形中增加了对接成本。毕竟人家国外先开展相关业务先制定标准,我们是否有必要重建一套东西,然后为了和别人兼容,又增加很多的协议转换,这样做就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增加成本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并受益的,如果不能受益,为啥要呢?

人家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如果我们不在根本上走在技术和应用的前列,你就只能跟着别人屁股跑;如果你跟着别人后面跑,又说要设个门槛,那就是使用自己的一套规则。于是人家的系统接不进来,你的系统出不去。这是人为制造障碍,包括了自己的系统接出去的成本也会大幅度提高。那里都不讨好的事情为啥要做呢!——不是卖国,但也别锁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贝壳 +3 收起 理由
刚子 + 3 好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2-10-19 09:12:57 | 只看该作者
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之争历时多年。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而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

  因涉及到金融和通讯两个行业,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软件提供商、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手机厂家等庞大产业链,以及央行和工信部两大监管部门,多年来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迟迟难定。

  毕马威媒体和电信业行业合伙人张家明曾在报告中表示,技术标准不统一,致使移动支付的受理机具难以实现共享,这增加了商家硬件投资,而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服务时,也会遇到种种限制。另外,多个技术标准也导致手机和其他硬件供应商数量减少,POS机、卡片及手机终端成本偏高。技术标准尚未确定,也使得多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机构仍持观望态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

  今年6月18日,浦发银行联合中国移动推出战略合作产品,双方联合发布了手机支付的系列产品,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后期演进产品NFC手机。当时有分析指出,中国移动明确提出NFC手机的推出进展,而2.4Ghz相关产品的进展并未提及,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双方标准之争已得到统一。

  银联总裁许罗德曾公开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基本确定为银联13.56MHz标准。“标准确立之后,手机厂商可放心生产13.56MHz的近场支付手机,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放心地运用13.56MHz标准进行产品开发,标准越早确立对相关厂商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2-10-17 13:56:26 | 只看该作者
想法不错,落实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2-10-16 19:15:55 | 只看该作者
人民财评:美国会报告“提醒”中国重视信息主权    倪光南
http://it.people.com.cn/n/2012/1012/c1009-19237508.html

[1]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一纸报告,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政府阻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完全是美国国会报告无中生有、强加在华为和中兴头上的。

人们很清楚,这实际上是因为华为、中兴的产品性价比高,如果听任自由竞争的话,那么它们将会迅速扩大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人们还记得,前些年当华为刚崛起时,思科曾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但结果未能得逞。现在美国转为攻击华为中兴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也就不足为奇了。无论是攻击侵犯知识产权也好,还是所谓对安全构成威胁也好,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美国企业的利益,维护美国国家的利益。

这一事件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美国经常采用双重标准:它可以自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但却对别国动辄扣上“违反自由贸易”的帽子。

华为和中兴已经声明它们的产品没有后门,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美国仍不认可,还要联邦调查局深入调查,这一方面是为他们的贸易保护主义制造借口,另一方面倒也表明,至少美国政府认为,信息技术、信息产品是与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

2] 实际上,信息安全主要是与信息核心技术相关,而不是与产品在哪里组装相关。例如2006年的“联想门”事件,美国也曾以安全为由,不许涉密部门采购联想的个人电脑。不过那时的反应没有这次那么大,美国还没有把联想告到国会,还没有让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我们当时就指出,联想电脑的软件和芯片等核心技术都是美国的,没有任何理由说联想电脑会威胁美国安全。对于用美国核心技术组装的联想电脑尚且如此,对于华为和中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美国当然更不能容忍它们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了。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企业掌握了信息领域的主要核心技术,同时,美国企业占据了中国信息领域市场的重要份额。如果按照美国的逻辑,那么美国企业对中国国家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应该比华为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大得多了。例如,华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其总销售额的1%,而思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要占其总销售额的16%。再如中国的个人电脑市场完全被微软和英特尔的技术所垄断。由此看来,如果要担心国家安全受威胁的话,首先应该是中国,而不应该是美国。
[3] 我们历来主张,为了保障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应当采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我国提了几十年,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近来很多地方提安全可控,原则上和自主可控没有差别。在操作层面上,可控是保障信息主权、信息安全的必要条件,也是可以实际做到的,安全则更是一个奋斗目标,是需要长期持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在这个意义上,安全可控比自主可控的要求更高。但不管是自主可控还是安全可控,都需要可控,又因为现在信息领域的软件或硬件都发展得非常复杂,例如达到了数千万行源代码或数亿个晶体管的规模。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如果不是自己研发,实际上一定是不可控的。所以说“自主可控”或“可控”没有实质的差别。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自主可控”或“可控”是保障信息主权、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可以切实做到的要求。

至于具体说美国企业提供的核心技术及其相应产品和服务有无“后门”,有无某些机构插手?这当然不能轻易下结论,简单地说是或否都不是负责的态度。但说它们的技术和产品不可控,则是没有疑义的,2008年的“黑屏”事件就使中国用户尝到了不可控的滋味。

如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的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我们应当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应当尽可能地采用“自主可控”或“可控”的软硬件和服务。

目前我国信息领域主要核心技术被美国企业所控制,重要信息系统大量采用它们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我们当然不主张搞贸易保护,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并没有理想的、纯粹的自由贸易。只要还存在着国家主权,这种主权也会反映在信息领域,体现为信息主权、信息安全。因此,要在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的同时,更要大力推广应用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学习发达国家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意识和相应举措,要知道如果丧失市场的支持,本国企业和它们的技术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如果说,这次华为中兴事件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么,也许它能加强我们的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意识,能使我们更加重视以内需市场支持本国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一概地将市场资源无条件地贡献给外国企业。(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2-10-16 19:13:5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以安全为由调查华为中兴、华为,

央行、银联以开放为由压制国产2.45,把日本技术13.56列为中国国标,

    "中外合力打压民族企业,中国企业生存艰难"
================================
华尔街日报17日报道,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将调查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扩张业务的过程中是否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在美国市场已屡屡碰壁的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电信设备商,这次再遭美国国会发难。

在中国,央行、银联之流以开放接轨(鬼?)为由拼命压制本国先进技术,不惜把日本13.56技术列为中国的国标,明目张胆的卖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2-9-6 20:06:29 | 只看该作者
列强对弱国的掠夺,早已经不局限于用枪炮强抢明夺,而是利用金融资本瓦解猎物,用专利保护坐享其成,轻松悠闲让对手心甘情愿地为自己送上劳动果实,如果猎物有所反抗,列强完全可以通过正当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击破对手的防守。银联是要把中国老百姓放在小日本的砧板上,让中国人的血汗喂饱曾经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工信部不作为,就是银联的帮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2-9-3 13:52:2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以安全为由调查华为中兴、华为,
央行、银联以开放为由压制国产2.45把日本技术13.56列为中国国标,
  中外合利打压民族企业,中国企业生存艰难
================================

华尔街日报17日报道,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将调查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扩张业务的过程中是否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在美国市场已屡屡碰壁的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电信设备商,这次再遭美国国会发难。
在中国,央行、银联之流以开放接轨(鬼?)为由拼命压制本国先进技术,不惜把日本等外国技术列为中国的国标。明目张胆的卖国,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2-9-1 18:18:13 | 只看该作者
假利益之名,行真卖国之实!!

一个国家赋予垄断企业的觉悟,还不如一个私企,不仅没有丝毫的民族大义,还百般阻挠打压.结盟对抗自主产权2.45G,这种行为实在是可疑,不能不让人警惕,怀疑其背后的用心.

银联是在假利益之名,行真卖国之实!!

日本在政治经济上谋取中国,培植代理人,以华制华----从清朝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2-8-30 20:39:43 | 只看该作者
2.4G移动支付是金融领域的桥头堡,政府放弃2.4G技术无异于自毁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2-8-30 17:37:46 | 只看该作者
中海油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四川腾中重工三收购美国的悍马企业,都被美国政府一一阻挠。近期爆发的苹果与三星的知识产权之争更是被媒体称之为“世纪专利审判”。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仅仅是一个企业收购,都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由加以干预,而移动支付渗透到国家金融体系,关乎到国家经济命脉。面对这么重要的领域,一些利益集团却利令智昏,疯狂扼杀中国自主的原创技术成果,竭力推行日本系NFC技术,引狼入室。这是践踏国家利益、丧失民族气节的卖国行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支付产业网   |   京ICP备17067647号-3   |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