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可以发送分享哦!

找更多的资料吗?点我立即搜索!!
楼主: nkqiuyu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看待浦发银行和中国移动的联合?

  [复制链接]
13
发表于 2012-2-10 11:17:4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小看浦发的业务渗透能力,浦发已经准备加上上海的“民生”应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2-9 17:42:29 | 只看该作者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移动的渠道,浦发的资质和现代化金融产品设计理念结合,希望能碰撞出优秀的产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2-9 11:31:19 | 只看该作者
这事已经很早了,这是中国移动对移动支付的一种尝试和一种信心的对外表达。未来的商业模式在于融合,而运营商与银行本不两利,而中国移动的此举是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嫁接。为未来的产品和技术重组发展做准备和比较的了解。关于对于大家的影响实际上应该主要是对传统银行方面的影响更多一些。发展灵活的电子支付有非常大的前景,而中国现在的模式诸侯太多,谁都是爷爷,谁也不服谁,所以很难将一个正在的好产品推给用户,提升用户的体验,中国移动的动作实际上是为未来准备。同时本人不看好贴片卡,一个过渡不能在过渡的产品,没有太大的机会,只是试水而已,效果也一定不佳。浦发和移动还需要磨合一段才能真正的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2-1 23:24:55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
1、资本运作,看重浦发投资回报;
2、移动在目前主要是用户的保有,而不是发展,手机支付是能够提升用户黏度和在网时间的业务;
3、浦发相对其他银行不管是在用户量还是网点覆盖处于弱势,通过移动手机用户提高发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1 16:12:48 | 只看该作者
ic贴片卡应该只是试水第一步,为了发行这个东西,双方都进行了不少业务上和技术上的整合。比如在申请开通当场就能获得移动担保的1000元额度,就显示了其中的技术和业务整合的深度。有了这一步探索之后,当NFC(或者其他更成熟的技术)来到时候,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显然会比别的运营商+银行的联合要完整很多很多。
话说,在技术和业务准备的时候,双方可是已经为NFC做好了伏笔了。

点评

据我所知,移动浦发联名卡现场给到的1000元额度,并非移动担保,而是浦发用远程授信技术做到。  发表于 2012-2-2 1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20 15:53:09 | 只看该作者
入股浦发,从资本投资上来说,中移做的很不错,浦发11年的利润不错,投资回报率很高。从产品推广上来看,浦发是一个事业部在运作,中移只是数据部几个人在搞,结果可想而知。另外,从产品结合程度,浦发推出的产品,其实和移动没有什么关系,联名卡虽然有中移的名,但其实和中移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基于金融IC卡的贴片卡,虽然与信用卡绑定,但是使用的是银行的电子现金,与手机终端也没有关系,移动真的没必要去推广这样的产品,对其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0 14:01:41 | 只看该作者
中移动的战略布局之一,个人猜测移动可能是为了在手机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方面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0 10:58:54 | 只看该作者
国家资产的融合的一种形态,业务层面的操作是无法回避多方利益主体的直接竞争;因此是1+1>1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9 17:14:18 | 只看该作者
移动本想通过参股浦发银行达到规避全业务金融牌照目的,但中国一个全业务金融牌照不是几百亿的价格,有想法无事实的资本操作,就象移动参股凤凰卫视获得内容优势一样,双方战略差距还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楼
发表于 2012-1-19 13:33:3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方支付是银行的有效补充,浦发和移动的合作,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体验更加便利的生活,但是市场的风险的把控,以及更多方面的尚未完全成熟,给领域内人士带来更多考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支付产业网   |   京ICP备17067647号-3   |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