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产业网

标题: 怎么看待浦发银行和中国移动的联合? [打印本页]

作者: nkqiuyue    时间: 2012-1-18 14:55
标题: 怎么看待浦发银行和中国移动的联合?
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多时,去年9月才联合推出“联名卡”。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联姻”?将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有怎样的影响?
作者: 围城中的沙漠    时间: 2012-1-18 16:29
其实无多大影响,现在本地刚刚开了一家浦发行(地市分行),就准备和我们(银商地市分公司)合作增值业务,把地市移动的清算搞到浦发行。
作者: 迈克乐乐    时间: 2012-1-19 11:59
纯粹的资本操作,并非因为某业务开展而投资,如果某个业务需要依靠投资银行才能运行,那运营商的业务根本无法顺利广泛开展,所以所谓的业务开展联合注资就是一个烟雾弹。对双方现有业务没有任何影响,投资也影响不到后续的相关业务开展。
作者: asirwan    时间: 2012-1-19 13:33
第三方支付是银行的有效补充,浦发和移动的合作,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体验更加便利的生活,但是市场的风险的把控,以及更多方面的尚未完全成熟,给领域内人士带来更多考究
作者: pengxr    时间: 2012-1-19 17:14
移动本想通过参股浦发银行达到规避全业务金融牌照目的,但中国一个全业务金融牌照不是几百亿的价格,有想法无事实的资本操作,就象移动参股凤凰卫视获得内容优势一样,双方战略差距还很远。
作者: TNMYJ    时间: 2012-1-20 10:58
国家资产的融合的一种形态,业务层面的操作是无法回避多方利益主体的直接竞争;因此是1+1>1的格局。
作者: faithxiong    时间: 2012-1-20 14:01
中移动的战略布局之一,个人猜测移动可能是为了在手机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方面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作者: 晓东的    时间: 2012-1-20 15:53
入股浦发,从资本投资上来说,中移做的很不错,浦发11年的利润不错,投资回报率很高。从产品推广上来看,浦发是一个事业部在运作,中移只是数据部几个人在搞,结果可想而知。另外,从产品结合程度,浦发推出的产品,其实和移动没有什么关系,联名卡虽然有中移的名,但其实和中移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基于金融IC卡的贴片卡,虽然与信用卡绑定,但是使用的是银行的电子现金,与手机终端也没有关系,移动真的没必要去推广这样的产品,对其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作者: 自力更生    时间: 2012-1-21 16:12
ic贴片卡应该只是试水第一步,为了发行这个东西,双方都进行了不少业务上和技术上的整合。比如在申请开通当场就能获得移动担保的1000元额度,就显示了其中的技术和业务整合的深度。有了这一步探索之后,当NFC(或者其他更成熟的技术)来到时候,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显然会比别的运营商+银行的联合要完整很多很多。
话说,在技术和业务准备的时候,双方可是已经为NFC做好了伏笔了。
作者: 37664055    时间: 2012-2-1 23:24
个人认为:
1、资本运作,看重浦发投资回报;
2、移动在目前主要是用户的保有,而不是发展,手机支付是能够提升用户黏度和在网时间的业务;
3、浦发相对其他银行不管是在用户量还是网点覆盖处于弱势,通过移动手机用户提高发卡量。
作者: 最棒的小乔    时间: 2012-2-9 11:31
这事已经很早了,这是中国移动对移动支付的一种尝试和一种信心的对外表达。未来的商业模式在于融合,而运营商与银行本不两利,而中国移动的此举是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嫁接。为未来的产品和技术重组发展做准备和比较的了解。关于对于大家的影响实际上应该主要是对传统银行方面的影响更多一些。发展灵活的电子支付有非常大的前景,而中国现在的模式诸侯太多,谁都是爷爷,谁也不服谁,所以很难将一个正在的好产品推给用户,提升用户的体验,中国移动的动作实际上是为未来准备。同时本人不看好贴片卡,一个过渡不能在过渡的产品,没有太大的机会,只是试水而已,效果也一定不佳。浦发和移动还需要磨合一段才能真正的走好。
作者: Wanllen    时间: 2012-2-9 17:42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移动的渠道,浦发的资质和现代化金融产品设计理念结合,希望能碰撞出优秀的产品吧
作者: 收账不要收账单    时间: 2012-2-10 11:17
不要小看浦发的业务渗透能力,浦发已经准备加上上海的“民生”应用了~~~
作者: hzl    时间: 2012-2-10 14:13
我倒认为,去年中移动在大力的推进手机钱包业务,但是面临资金清算平台问题,入股浦发银行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避免走银联清算平台。但是手机钱包业务变化很快,第三方支付也风声水起,而这次股没有取得实质性的业务方面的收获,倒是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作者: 梁娟    时间: 2012-2-17 10:11
互相促进,竞争力较强,但是合作机制需要不断磨合
作者: wuygoon    时间: 2012-2-17 15:49
首先,我先借鉴群里转载一篇《新世纪》的文章来说明一下几种收单方式对于各利益方的影响:若直接刷银行卡消费,发卡行、收单机构、银联将以7︰2︰1的比例分配手续费;若通过手机刷银行卡消费,运营商获得的收益取决于它的谈判能力,发卡行、收单机构、银联、运营商或按6︰2︰1︰1的比例进行分配。但若通过手机钱包消费,运营商将通过自有账户结算,掌握整个环节的主场权,或仅需与收单机构按8︰2的比例分配。可见,在这几种模式之下,运营商都有动力进入收单市场,并争取获得预付卡牌照,以在后端收益分配中提高分成比例和话语权。
其次,对于运营商,央行只想让运营商从事自己行业内的事情,PC端支付及预付卡业务等并没有打算让其过多的参与进来,所以通过与银行“联姻”的方式变相进入这块市场是运营商就此事中较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考虑到成本和技术可接受角度,未来运营商如果要进入移动支付领域比较可行的还是要做一些妥协,其实从运营商本身的立场出发,如果胃口太大,想完全占领全部的利益链,到头来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作者: ljyanhong    时间: 2012-5-26 20:05
中移动一厢情愿
作者: 收账不要收账单    时间: 2012-5-27 10:12
进入了IC卡时代,大家都在摸索当中。由于IC卡的特殊性,无论是银联标准或是移动支付,都逃不出多应用,多年后,必然能看到一点:谁手上掌握的应用越多谁就越有话语权,而多应用也就是多资源。我们现在看到的移动,对银行来说是继社保后又一大资源,而对于浦发来说占了大便宜,他们的合作对彼此都是一个探索,现在是在一个磨合期,一旦他们的资源整合探究出一个好的模式,对于其他任何一家银行都是重磅炸弹。
作者: wangfei    时间: 2012-6-1 10:49
中移动的做法个人觉得是一石数鸟。
投资浦发银行,首先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再次,中移动能借助银行体系的优势,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
作者: 022929    时间: 2012-6-1 17:16
中国移动客户5.27亿,根据市场占有率预估,绝大不多银行的中高端用户(含个人、集团)都是中国移动的在网(存量)客户,如将中国移动的客户与银行重要客户的需求整合?
作者: 易灬通天下    时间: 2012-6-6 09:29
败笔,肯定没什么市场,市场定位严重有问题
作者: z-jobs    时间: 2012-6-6 13:20
左口袋与右口袋的关系
作者: chenhua_sc    时间: 2012-9-17 10:33





欢迎光临 支付产业网 (http://paynews.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